中共江汉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江汉大学校长办公室关于印发谭仁杰、杨卫东同志在2010年度学校工作部署会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3-25浏览次数:5368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各学院、各单位、各部门:

今年312日,校党委书记谭仁杰同志、校长杨卫东同志在2010年度学校工作部署会议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谭书记、杨校长讲话对全校努力完成十一五收官任务,积极谋划江汉大学十二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谭书记、杨校长讲话印发给你们,请深入学习领会,认真

 

贯彻落实,为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OO年三月二十三日

 

 

 

 

 

 

 

 

 

 

 

 

 

 

 

 

2010年度学校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校党委书记  谭仁杰

2010312日)

同志们:

刚才,卫东校长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就2009年全校工作作了8个方面的简要总结,就2010年全校工作着重从16个方面作了重点部署。今年的工作要点也以通知的方式发给大家。首先,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这个工作要点。这个工作要点学校党委和行政作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在年前、年后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既广泛地听取了意见,又进行了民主集中,无论是从文字到整个工作布局,应该有了新的特点。第二,刚才杨校长强调的工作、部署的工作,会后请办公室修改完善之后,也以文件的方式印发到各个部门、院系,和工作要点一起,请大家认真地学习、贯彻和落实。

下面,我想在杨校长刚才强调的16个工作重点、部署2010年工作的基础上,从务虚的角度,再强调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正确把握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进一步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积极谋划江汉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江汉大学新一轮发展

(一)审视学校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1. 三个具有全局性的变化

江汉大学合并组建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校内和校外有目共睹,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我们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当前的工作态势也是很不错的。但是越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形势面前,我们越要认真地审视我们将要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形势,江汉大学发展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这里有三个具有全局性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我们关注。

1)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和格局变化前所未有。首先是规模发展。从1998年到2009年,单就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来说,由623万增加到2826万。每年大学毕业生都以数百万计。这是什么概念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恢复高考也有三十多年,不管过去谈不谈精英教育,整个高等教育事实上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的中期阶段。如果这个大众化的比例超过适龄人口的50%,那么中国就进入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最近十年发展很快,毛入学率已经到了适龄人口的14。武汉市远远高于这个水平,在三年前就已超过了30%。武汉市是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规模最大的一个地区,在校大学生已经突破了120万人。

第二是格局变化。全国高校最近十几年,包括江汉大学在内,一个是整合、合并,一个是升格,再一个就是直属,这是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很多大学合并,包括大专、中专合并;二是很多学院升格,专科升到了本科,学院改成了大学;三是由过去的多部委直属变成了教育部直属;当然还有很多的民办教育。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发展既使得更多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能够接受大学教育,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但同时也

给高校的发展带来新的矛盾。

2)高教领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前所未有。为什么在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的情况下,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意见还很多,甚至还最多?今年两会之前和两会期间,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征求意见稿之后,高等教育一时成为广泛议论的焦点,广受诟病,而过去讲教育问题,很多是讲中小学的,讲义务教育阶段的,所以长期以来,教育都是热点太热,难点太难,焦点太多。但是,现在这些热点、难点、焦点已从普通中小学教育领域上移到了高等教育。一方面是快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另一方面是改革滞后带来的矛盾。为什么这一次讲高等教育去行政化,乃至于说取消行政级别,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首先,在高等学校的外部,它是一个体制问题,就是怎么样管高等学校。事实上,现在包括教育部在内,对高等学校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太具体。第二,在高等学校的内部,所谓去行政化则体现的是机制上的问题。外部表现为体制问题,内部表现为机制问题。那么,这样一些矛盾就使得高等学校对外在发展上缺乏自主权,放不开手脚,不活,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内,由于机制的原因,就按照传统,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发展工作。其实在很多学校,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外延发展,而没有落脚到内涵发展上去,建分校,扩大规模,所以很多教育资源的投入并没有完全放到学生培

养质量上去。对人才培养本身,除了就业出口所表现出的就

业压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是滑坡的。

3)从党中央、国务院高层到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前所未有。大家对高等教育方面的很多东西越来越不能理解,越来越难以接受。比如说,高等学校的腐败问题、学术的腐败问题、高考本身所导致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当然也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效率问题。

2. 四个方面的考验

这三个前所未有对于我们来说,在四个方面考验着江汉大学未来的发展:

1)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考验着江汉大学的自主发展能力。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一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评估、办学条件评估、专业认证评估等,正在逐步建立对高等学校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监测制度及其体系。比如,医学专业要接受国家关于医学人才培养的认证评估,如果不能通过认证,严格意义上来说,就可能没有办学资格,因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是要职业准入的;包括师范,包括法律等这样一些专业都是如此。

二是不断推出和实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工程和项目。我们知道有“211工程,后来还有“985工程等等,由过去对学校整体发展的政策变成了一些具体的工程和项目,以工程和项目来支持学校的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在高校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了评审、遴选,强化了高校办学要以办学水平、核心办学指标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导向,比如某某学者、首席科学家、首席教授等等,都是这种人才评价很重要的一种竞争力导向。

三是强化国家对教育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2010年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工作计划中,特别强调了包括地方高等院校的建设、管理和指导问题。

那么,这样一些政策的变化,为高校提供了一个自主发展的政策空间,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衡量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的无形杠杆。如何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利用高等教育政策所提供的发展空间,实现江汉大学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对江汉大学未来发展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江汉大学本身的地位很尴尬,是一个普通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的管理权不在市里,但又是市里主办的一所高等学校,所以,全口径的政策和专项的政策都不可能从教育部直接到江汉大学来。咱们要到教育部去汇报工作都还隔了一层,公事公办一句话,得首先找湖北省教育厅,这很现实。很多项目不要说戴帽给江汉大学,就是把学校列到名单里去,都是很难的。事实上,现在教育部每一个司、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一些项目,来支持不同方面的发展,而我们恰恰不是直属学校,恰恰没有争项目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等是等不来的,靠是靠不住的,那怎么办?充其量,要;再要不到,那只有靠咱们自己!所以,必须增强我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高等教育资源和市场的不断重新分配使我们面临新的发展和竞争。从国际上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快。过去国际高等教育的市场没有向我们开放,后来开放了,我们很多留学生出去了。国际市场开放无疑就要分配我们高等教育的资源和市场蛋糕,所以现在很多初中毕业生在国外读高中,高中毕业生考不到理想的国内学校,就到国外读大学。别人也在分这个蛋糕 从国内来说,高等教育市场现在也是开放的。高等学校强的很强,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定是最好的学生跑到那儿去。这样一种资源分配,不是先天的,也不是固有的,只有靠自身的发展来尽可能地巩固这个市场,获得最大的资源分配。江汉大学合并组建后的十年来,咱们的招生从目前看是不错的,这一方面是由江汉大学本身的建设、发展成就所导致的;但是另一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到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说地利的因素,武汉就是有吸引力的一个地区,当湖北省的孩子不能够到武汉市之外的学校,那么选择谁呢?肯定是选择武汉;对于武汉的学校,当上不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而上二本一的时候,那么选择谁呢?无疑江汉大学就是其中的选择之一。这是一些

客观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有绝对的优势来吸引别人。

我们看到高等教育这样一种国内、国外开放发展的特征越来越强,高等学校办学已经突破了国家、地区、行业等原有的固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而且每一所学校都在努力寻求更宽的领域、更广泛的范围来发展。每年英国等欧洲国家很多大学都到中国做高等教育的巡回展,不是展学校本身,而是要吸引更多的留学生生源。在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这种资源和市场的不断重新分配,产生了两个新的变化,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公共资源开始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新的划分。一个变化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国家对于高校的支持和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对应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实力,逐渐向一些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校集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绝对不会搞雪中送炭的事情,一定会去做锦上添花的文章,既有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支持,还有对更多的工程和项目的政策安排。另一个变化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和社会资源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以需求为导向,对应高校的贡献和社会服务能力,也会向那些积极争取、水平或特色具有说服力的高校汇集。企业要投入高等教育不是瞎投,看谁有活力,看谁有水平,看谁的社会服务能力强,企业才投。社会资本投入高等学校同样是如此,就像银行嫌贫爱富一样。

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决定着什么?――社会市场进行重

新划分,高等学校办学已经不存在圈好的自留地。就是江汉大学在武汉市,也不要指望武汉市的孩子都到江汉大学来。所以,未来的学校必须进入公共市场进行竞争,有多大的办学实力、有多好的办学特色,就能取得多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武汉地区高校林立,不少高校都在抓紧致力于加强与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的合作,争取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支持,争取湖北和武汉的市场。这些大学已经都不再是高高在上了。作为全国性大学,如果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取得地方的支持,从而占领地方的市场。当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获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校长就在全校作了广泛的动员,他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要深度地融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光融入还不行,要深度融入。春节后,我们看到,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和武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市要建立更广泛的对外联系,寻求更多的智力支持,蛋糕放在那儿,不可能天然是江汉大学的。我不是在去年学校暑期工作会议上举了一个例子吗,小猪吃母猪的奶,长得越来越肥的那个小猪就是拱到母猪前腿旁那两个奶头的小猪,它每次都拱到那个地方去,它吃到的奶就最多,奶水最有营养,因此它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壮;挤不上去的,最后只有被挤到后腿的那个奶头,奶水又少,又没营养。一样的道理,办学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的竞争,这种竞争今后还将表现得更加激烈和直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接受竞争,参与竞争,在积极竞争中寻找我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3)兄弟高校的快速发展对我校形成了新的冲击和挑战。首先,我们自己跟自己比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如果把我们学校的这种绝对发展放在与其他高校的比较中,就会发现我们在很多方面的相对发展正在形成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拉大。我们别的不比,就比我们同类型学校,比省会学校,比副省级城市学校。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大学有23所,像广州大学、深圳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这些城市大学这么多年来发展很快:进入“211工程序列的学校有1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有5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有9所。其中,上海大学光博士学位点就有52个,还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和1MBA授权点,有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上海大学可以说和很多国家重点大学比,是能抗衡的。当然,我们不能把上海市的上海大学跟我们学校简单地去比;但是,作为一所非部属学校,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上海大学的发展是跨越式的。青岛大学已经有9个博士学位点、114个硕士学位点,而且还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州大学已有2个博士学位点、42个硕士学位点,还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这些大学很多跟我们学校成立时间、历史是差不多的,包括咱们江汉大学前身的几个学校,在多年以前,在这些城市大学中间,都是不落后的,在某种意义上可能还有超前的,还是先进的;但是现在来看,我把这几个数字一举,大家一定会有一个判断。什么意思啊,两个没有,就感觉到比别人矮一截。第一,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没有教授评审权。这两个没有,就极大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没有这两个平台,老师就没办法留住,就没办法在平台上生长,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等等,都受到影响。为什么咱们不惜一切代价要把硕士学位授予权弄上去,原因就在这里。在全国高校特别是地方城市大学格局中,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应该可以感受到这些兄弟大学快速的发展对我们所形成的冲击。这种办学水平竞争的结果,对学校的前途应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这些学校的加速发展,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没办法懈怠。

4)学校自身发展面临新的课题。当前学校建设的任务还很重,用刚才杨校长的话来说,就是咱们的发展还很不够――确实不够,需要解决好边建设边发展的课题;主校区和两个分校区办学还处于一个调整期,需要解决好各个校区统筹发展的课题;学校优势学科的优势还不够突出,基础学科的水平还相对较弱,专业结构与社会和学校的发展还不相适应,需要解决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课题;学校许多机制和制度还比较滞后,或者落后,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有明显的差距,需要解决好内设机构调整和改革、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的课题;学校与地方政府、与行业、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还没有形成很好的长效机制,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体系还不巩固,特别是在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也需要我们加强对外合作模式的新探索。诸如此类,既是咱们学校发展的现状,也是咱们发展的新的课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总的来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办学的主要工作方面必须进行集中突破,同时又必须着力解决好影响学校协调发展、长远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

(二)做好学校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新的发展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的关门之年,我们要谋划十二五的发展。不管过去市委市政府对江汉大学的发展怎么定位,有两个方面是很明确的:第一,江汉大学的发展一定要与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教学与科研并重和协调发展。那么,把江汉大学建设成为与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一流大学这个目标必须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必须从

这一目标出发,思考十二五的规划。

1. 两个重要的坐标

要高瞻远瞩,既从战略上,还要从战术上,力求法乎其上。从前面我讲到的大学发展形势来说,我们没办法不前进。不前进,就必然后退。在制订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的座标:

1)第一个座标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知道,纲要有20个字的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那么,优先发展和促进公平这两句话主要是由政府来做,但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这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也就是说,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第二个座标是江汉大学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当然,这个时期是五年,还是十年,反正是我们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不走不行啊,历史和时代推着我们必须向前走。所以,江汉大学也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对我们来说,既要提高我们办学的硬件、质量方面的竞争力,同样还得提高我们软实力的竞争力,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两个座标都要求我们站在学校建设、发展的战略高

度,认真总结十年来、也包括咱们合校以前的几个学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谋划未来,制定今后的大政方针。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要由学校来组织和落实,但是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集合全校干部和师生的智慧、经验。同时,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院系都是学校事业的一部分,都应该做好本系统、本单位的规划工作。

2. 四个参照

谋划十二五学校的发展,除了我刚才讲到两个发展时期的座标,还有四个参照的东西:

1)学校规划要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规划》、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武汉市教育发展规划相衔接。换句话说,就是要注意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捕捉机遇,找到学校发展的制高点。

2)要在客观分析校情的基础上,找准学校在整个地方大学建设行列中的位置,建立学校发展的一系列指标体系。我们还不能仅仅说一流大学,还得有一些具体的目标和数据。

3)要认真分析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同类学科、专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建立我们学科、专业发展的指标体系。

4)要认真分析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和特点,

进一步明确学校在今后发展中需要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也就是说,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这些都是我们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着力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二、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今后五年,江汉大学的很多改革要更加深化,更加系统,要更加富有成效。过去这十年来,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改革和尝试,但是应该说,在一些体制和机制上还悬而未决。哪些体制需要调整,哪些机制需要建立,哪些制度需要完善,今年我们要认真地来琢磨、思考和讨论这些事情。特别在内设机构、院系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要有实质性的突破。这是关乎学校运行的很重要的环节和工作方面,而且也是未来学校竞争力形成的主导因素。刚才杨校长已经强调了这些方面的工作,我就不�嗦了。这里面有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改革是绝对的,不改是相对的。事物发生了变化,形势发生了变化,任务有新的要求,不改行吗?不行!三十年来咱们的生活方式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改变过来的,过去谁用电脑,谁用手机?社会发展到这一步,大家都在用。所以,改革问题必须明确,改革意识必须强化,而且要真正地突破很多领域。比如人事制度改革,或者绩效管理改革,比如说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比如说先机关、后院系、先干部、后职工,等等。这都是原则问题,是工作的原则、改革的原则,但是不管怎么样,必须要做。

三、切实改进作风,增强团结,提高效率

1. 要改进作风

如果说大家有时有一些工作上的情绪或状态,我确实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我们某些方面的问题、困难和诉求没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就懈怠工作。今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我和杨校长分了个工,杨校长到院系去跑了一遍,我把行政大楼一到十楼以及校内其他几个部门、单位跑了一遍。当然,我不指望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大家就都搞得井井有条。当时我到各部门办公室一看,有的整理得看着很舒服,有的搞得很乱。这实际上是办公室的一种布局、格调和氛围,但却体现了大家的一种状态。我曾到一个院系去看那里的一个研究所,那天恰好有一位博士在他的研究所里办公。估计那个办公室没人经常去,或者去了却也只是那个样子。这位老师只在他的电脑前面那一圈擦了一下灰尘,而在那个区间以外,灰尘都在桌子上。一位大学教师哪怕是在个人空间里,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很难说能比较好地去教书,很难说能去搞更多、更好的科研。很多专家,特别是专家中的大家,一定是很严谨的,一定是有张有弛,工作有序,并与工作的环境相协调。两办要讨论,要进行办公场所的评比。我去了很多院系,院系的管理都不精细,很多杂物乱堆,很多垃圾乱甩,墙壁脏得不得了,乱涂的,乱画的,大家好像见怪不怪,没有大学的文明氛围、学术氛围,没有一种文化氛围。我们到国外大学去,就是有很多的学生涂鸦,也涂出好看来,就是乱贴,也一定会贴在该贴的地方。所以,我感觉到从这些方面来说,体现了我们工作的投入、工作的状态和大家的一种面貌。这不仅是一种现象,而且是一种作风。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机关部门包括领导层面都要眼睛向下,要沉下来调研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为基层、为教学科研、为师生员工服务。本来,江汉大学就是一个基层,为什么校内有行政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的问题。即使有一些制度,也不很好地执行,有时候人为的东西、惯性的东西、潜规则的东西冒出来。在大学里边,教师和学生为上,一切工作包括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本。管理工作也是服务工作。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强调,还希望每一个部门的同志都要身体力行。

2. 要增强团结

团结出战斗力,团结也出生产力,团结也出效益。当然,团结也出干部,所以各级班子要团结。我说这个,不是说我们现在不团结,而是必须要增强团结,要注意团结问题。在这里特别强调要顾大局,要令行禁止。顾大局就是要令行禁止,讲大局就是要反对本位主义。大局是什么?大局从大的来说,是党的事业、人民的教育事业;从小的来说,就是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这里面特别强调要反对站在本部门、本单位利益上去开展工作。过去和现在我都说过,很多事情不是钱的问题,钱多了照样不行,是什么问题呢?是理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现在我还要强调另外一个方面,是部门的、单位的、小集团的、小群体的利益问题。很多东西明明是可以做的,就是因为有这些问题,所以很多事情没有执行力,没有效率,不去做,不愿意做。人为的东西很多,包括很多的管理资源,包括很多方面资源的共享,除了我们自身的机构设置及体制原因外,这也是很突出的。为什么要强调管理重心下移,特别是要给学院自主权,原因在此。这实质上是革领导的命,革很多部门的命,因为权力在自己手上,就可以导向,就可以指挥,大家就得求这些领导和部门,一求就有利益,至少有好听的话吧。为什么十年以前很多话题拿到全国的会上去讨论是可以的,但是十年后有时候搞不成,因为十年前很多人还不是有产者,十年后很多人变成了有产者,让有产者去缴各种财产税,他就会感觉到在革他自己的命。自己革自己的命是最难革的,所以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些处长认为那样自己就没权力了,院系有权力了。可以啊,那就到院系去工作吧,再去掌握那个权力。我的意思是说,从改革的大局、发展的大局出发,必须破除这些东西。一方面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理念要上去;另一方面校区意识、部门意识、单位意识要淡化,在利益上、在权力上要弱化。

3. 要强调效率

我总体上感觉,学校太按部就班。当然,学校本身有学校这种上课下课、星期一星期六星期天、寒假暑假的安排,但是太按部就班。现在政府是一个强力政府,政府的效率其实说老实话很高。有时候我们感觉到很难想象的事情,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由于政府的强力推进,就搞成了;而学校的执行力、效率,还有整个办学效益、每年这么多的收入和开支,这些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虽然我们不是办企业,但是必须要强调学校的办学效率、办学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办学成果,有些成果体现在老师的水平提高,有些成果体现在老师的科研进步,有些成果体现在办学的人才培养,当然还有一些成果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要有成本概念,要有效率观念,要有效益意识,包括两型社会本身所倡导的节约、节约型校园、两型校园,还包括我们的数字化学校的建设。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种条件建设,是一种手段建设,也是一种水平建设。现在每个部门的资源不仅不统一,而且不能互用。每干一件事情都要多次报表,多次填写。同样一件事情,几个部门拿来的数据又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哪一个数据是准确的。所以,我们在改革中,在工作作风建设上,在效率方面,在团结方面,要强调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当然,这里面还有怎么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

四、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道路,加强与地方、与企业、与部门的联系、沟通,不断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增强学校发展的造血功能

咱们现在开始建立一些平台,包括理事会、校友会,也包括建立的很多校区、校企、校校合作,我希望都要有项目,都要落地。咱们的干部,包括院系干部,都不愿意跑出去,这不行。首先必须对应地跟我们市直的很多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我们的院长、书记,该跑科技局的,该跑发改委的,该跑财政局的,还得跑,而且还要跑省里。如果不跑,别人送不上门来,怎么会送上门来?我们现在倒不是说跑”“进,有时候跑不一定是钱的问题,很多项目就那么摆着,蛋糕就那么大,是给你,还是给他?给你也是给,给他也是给,那给谁啊?谁有条件,谁有理由,了解谁,知道哪个方面有优势,可以做,就给了嘛!咱们不要指望市里把所以的东西交给江汉大学,但是如果不跑,更不会给江汉大

学。一个是要练内功,磨好我们的金刚钻,去揽那些瓷器活;

另外一个,如果不跑,光有金刚钻,行吗?不行!

一个良好的教育机构一定会跟社会建立良性的关系。现

在这样的平台搭起来了,得有人唱戏,得有剧目演出,得把这个平台利用好。刚才强调咱们明年要过校庆,其实咱们不是为校庆而校庆,而是利用校庆的契机,来用好这些平台。我感觉到我们还不能当纯粹的书生、纯粹的校园干部。亲戚越走越亲,融入社会也是一样的道理。我来到江大十个月来就发现,咱们在这一块意识不强,不跑,不动。在推进产学研结合方面,江汉大学有很大的潜力和未来的空间。咱们老师的很多科研项目,不能仅仅一般性地物化,不能只发表个论文。我特别赞同刚才杨校长所作的安排,科研工作一定要从数量扩张型向层次、质量提高型转变,下一步还得向产学研结合转变,向物化成果转变,向效益转变。咱们三千万元科研经费,已经是绷紧了发条,铆足了力量奔来的。今年说奔六千万,即使我们实现了六千万,是什么概念?武汉大学2010年科研经费要突破十个亿,去年是八亿多一点;武汉理工大学去年科研经费也是五个多亿,接近六亿。我们不能跟他们比,但是必须要讨论,没有规模先上规模,先上数量,有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就要上层次;有了一定层次的时候,就要上效益。在未来,期望江汉大学有自己的产业园或者科技园,使咱们更多的老师能够驻园,能够成为边教学边科研边做企业的两栖、三栖的专家,还要从中产生千万富翁,乃至于亿万富翁,得有这个梦想。关于校办产业的问题、学校产业发展的问题,不是一般性地去做一个什么公司。年前我在后勤跟后勤职工谈到这个问题,必须把江汉大学后勤做大做强,既要满足校内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需要,还要走出江汉大学校门,走向更大的服务市场,不能老在咱们自己的圈子里面,把左荷包的钱拿到右荷包里去,还得能够从别人的荷包里拿钱。对于学校的产学研问题、学校的科研问题、面向社会服务的问题,咱们有空间,也有潜力,但是还必须有高效的组织和努力。

五、不断加强学校的条件建设、环境建设,完善办学功能

咱们这么大的校园,且不说这些建筑本身的设计和质量,也不说它的立面好与不好,有许多的功能不全。办学是需要功能的。在环境建设上,栽了一些树,种了一些草,还不够,还得栽,就是要多栽树。要栽到以后从山上、从上面只能看到咱们房上的帽子。当然我们可能看不到那个时候,百年树人、十年树木嘛。大家到北大、清华一看,一进校园就有很舒服的感觉,一个是老建筑,一个就是园林绿化。很多树都长了很多青苔,一看就知道这个学校有多老,那个氛围就出来了。

除了环境建设,除了保障工作、后勤工作等各项工作,还要强调学校的人文、文化、育人氛围。一方面是迎接明年的校庆,更重要的是在加强我们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尤其强调的是一定要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现在咱们花钱好不容易弄一个学术会议到学校来,举办院系的老师都不参加,这是不行的。我们请一位专家,就要把他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办一场学术讨论会,就要使得我们老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像这些,院长都要抓,系主任也要抓,分管的部门也要抓。

我想强调上述这五个方面,特别是前面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把握,希望大家能认真地去琢磨;再一个是抓改革,抓规划,抓作风的问题、效率的问题、团结的问题。因为有些工作还会在专项工作安排上去布置,所以就不多说了,包括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包括反腐倡廉工作会议月底前也要召开。总体上来说,我和杨校长想尽可能地减少会议,尽可能地合并会议,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让大家在院系、在部门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层层传达,层层开会。

 

 

在学校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杨卫东

201031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工作部署会,旨在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部署本年度的任务。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2009年的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对2010年的主要工作进行部署。

一、2009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9年,学校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改革创新,开放办学,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学校发展

20093月初起,学校党委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组织全校党员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完成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做得扎实,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得到了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巡回检查组组长王众孚和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同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市委将支持江汉大学发展纳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方案。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准备出台《关于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办好江汉大学的意见》,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狠抓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以迎接省教育厅本科专业评估为契机,将2009年确定为专业建设年。上半年,我们对41个本科专业进行了认真自评,根据自评情况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下半年,生物技术、环境工程、市场营销被抽评的3个本科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估。美术学专业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批准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二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我校全日制学生共有210余人次在全国英语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其中1人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一等奖,实现我校学生在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中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9人获一等奖、23人获二等奖。第五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18项学生科研成果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和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2006级法学专业学生参加2009年的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65.6%,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2个百分点;外语学院2008级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88.7%,高出全国高校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不断提高。

(三)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全校纵、横向科研课题立项数为348项。在220项纵向科研课题中,获国家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91项,在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校纵、横向科研课题计划(拨款)、合同经费总额为2784.7万元,在2008年增长100%的基础上,2009年又同比2008年增长了67.28%。全校累计公开发表论文145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达128篇(同比2008年增长了120.7%),标志着我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科研结题197项,其中通过鉴定(评审)15项,鉴定结论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水平12项。获省市奖励23项。获专利授权17项,有9项专利成果转让,实现了专利技术向应用市场转化的突破。

(四)着力加强学科建设,申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全年学科建设投入经费突破1000万元,有了历史性突破,全面实施了学科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首次建立了校优势特色学科、校重点学科、校扶持学科三级校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完善了学科建设工作考核制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基础医学两个一级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另外还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被批准为市级重点学科。整合了9个一级学科,建设了14个学科基地和学科平台,初步形成了学科梯队,凝练了较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09年全面实行新进人才公开招聘和人事代理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0余人。首次面向校内外在全国公开招聘院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邀请金国章院士来校考察,筹建江汉大学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暂停两年后,重启了2007-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经省相关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70人获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涌现一大批先进典型,艺术学院王心耀教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校法语教师Ines神经药物研究所所长李超英荣获市政府黄鹤友谊奖,这是我市对外籍专家的最高奖励。

三是申硕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9429,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准省化学研究院并入江汉大学。目前教育部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更名手续等工作正在申请办理中。江汉大学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并在目录中新增7个研究方向。省化学研究院的并入不仅对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极大增强了我校的科研力量,为校企合作创造了长效机制。

(五)以理事会为平台,与社会互动办学进一步深入

经过精心筹备,江汉大学理事会于20091219正式成立,首届理事会由121家理事单位及个人组成。理事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动员社会力量办学的道路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我们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分别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在学生选修第二学士学位、互派干部交流、选聘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共建合作。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汉阳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我校与汉阳区在学生创业教育、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已初见成效。

(六)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导向作用日益凸显

为引导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能力,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制定并实施了《江汉大学学院评价方案》(试行)。从体现学院办学核心竞争力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就业工作、学生工作等六个方面对全校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任务的学院进行评价,激励学院完成上级和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形成办学特色。年底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学院工作水平,在各学院引起重大反响,促进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评价机制引导学院突出特色、发扬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基础不断夯实

根据发展需要,学校完成了校园建设规划调整,加快了校园基础建设步伐。通过努力将学术交流中心和室内游泳馆增列为十一五校园建设项目,建设经费已初步落实。完成了市公安局湖滨派出所、学校保卫处用房、高尔夫学院建设工程,并交付使用;启动了师生活动中心建设,主体结构已封顶。学校还投入2040余万元添置实验仪器设备,建设了凝聚态物理和GE自动化等实验室,完成了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和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网络等3个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启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加快两型校园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档案工作顺利通过湖北省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等级评审。

 

(八)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了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选拔调整14名处级干部,调整确定了中层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全年发展学生党员1789人,学生党员比率达10%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精神文明取得新成绩。成功组织延安精神当代价值论坛暨延安精神进校园研讨会,学校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得到充分肯定。两型校园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附属医院、教育学院、校团委等分别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20072008年度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三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强。坚持党务、校务、院务工作公开制度,定期召开校(院)情通报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工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召开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反腐倡廉建设有效推进。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江汉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党委统战部获得2009年度全市统战工作创新奖。

2009年,学校还克服各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教职工住宅小区房屋产权证办理、教职工免费午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师生员工关心的实事,教职工生活、工作环境不断改善。

今天,我在这里重点讲了8个方面的工作,应该说2009年全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创造性劳动,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校党委和行政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们的发展还不够快,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离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努力工作。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部署

今年的工作,学校党委经过几上几下反复认真研究,已经确定了今年的工作要点。一共是七大方面、24项工作,这些工作都要全面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16项工作。

(一)狠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任务的落实,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我们找出了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制定了34条具体整改措施。目前,我们按计划完成落实了一部分整改措施,还有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在今年落实。我们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落实整改任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明确落实整改任务时间表,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落实整改任务的检查和督办,要及时通报各项整改任务的进展情况。要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各项问题,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编制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下一个五年乃至中长期发展,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我认为,未来的五年,可能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因为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涉及很多新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真的付诸实施,将是教育战线的一大革命。有很多新的提法,有很多与原来不同的地方。所以,下一个五年,学校发展成什么规模,达到什么层次,形成什么特色,这些都取决于我们科学谋划。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我们还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规划编制专班,全力以赴做好这项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总体规划》,紧贴武汉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用超前的眼光来研究学校发展问题。同时,要深入到各学院、各部门、师生员工中调研,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力求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新形势、校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在做好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还要积极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使学校规划成为武汉市的专项规划,以争取市政府更多更大的支持。在学校的统筹和指导下,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仅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规划编制工作中来,还要根据本学院、本单位实际,制定好本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整体实力。

(三)狠抓教风建设,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

关于教风建设我要多讲一点,因为今年我们开展教风建设年的活动,本来是要专门召开一个动员部署会的,但为提高工作效率,这个会我们取消了。去年的暑期工作会上,我就讲过要着力抓好教风建设,因为教风建设比学风建设更重要。教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作风和风范。包括教师教学、治学的态度、行为习惯和教学风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决定了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更谈不上教出好的学生了。这一点从我们的教学巡查和听课中就得到了充分印证。现在,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开拓创新、乐于奉献,构成了优秀教师队伍的主流。但是,有少部分教师,确实存在职业意识淡薄、纪律涣散、缺乏责任感等不良现象。在巡查中发现,有的教师没有教案,拿着一本和学生一样的书,然后跟学生讲翻到多少页;有的讲课太随意;还有一个可能是普遍现象,经常有老师迟到,前几天,我们就通过监控室发现有两个老师迟到,而且迟到时间都不短。像这样一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去年底,学校专门下发了《江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目前,学校《教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过多轮讨论并上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在完善后即将印成文件下发。学校将从教师的上课、上课纪律、课余辅导、师德、教学质量监控等各方面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措施,狠抓教风建设。要大力开展教师教学评价和师德师风评价工作,大力推进和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加强教学工作的专项督查,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制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评选江汉大学优秀教师江汉大学教学名师等办法,对教风好、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进行大力宣扬、表彰,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我在校长办公会上说过,这次我们评教学名师,就要好好评一下。首先确定数量,两年评一次,一次看是不是评10个,在评完以后,两年都给津贴,真正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于教风差、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我们要及时予以帮助,促使其转变教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风差、教学质量低而又屡教不改的教师,将实行淘汰制。我和人事部门说过,我们要有一个机构专门接收淘汰下来的人,进行培训。确保激励和约束并行,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抓教风,自然离不开抓学风。因为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校风也自然会变好。去年,我们着重抓的学风,今年着重抓教风。我们要继续坚持校领导校风和学风巡查制度,坚持学生两早一晚等学风建设活动。目前,还有部分同志对于我们抓学风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其中比较集中的意见是认为现在大学生不是中学生,不应该管得那么死,无需开展两早一晚等学风建设活动。这种看法貌似有道理,实则大谬不然。学风是要靠养成的。特别是对于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走出来的大一新生来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一定约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抓学风就是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还有一个观点,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习惯。你那个方面的能力很强,其实是因为你那个方面养成了好的习惯,就有了这样的能力。所以,我说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这样一种引导,让他们逐步逐步地养成好的习惯。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大学生和中学生一样整个管起来。主要是管好大一的新生。因为,大一的新生,从高中到大学,他有点不适应。如果我们不管,他就放鸭子了。有一个帮助他们培养习惯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大一要严管,大二可以稍微松一点,大三完全放松。最后逐步实现自己管自己,让自己有更大的空间,但这个过程必须是逐步实现的。

无论是抓教风,还是抓学风,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要带头抓。今年,我们将会及时在网上公布校领导校风巡查情况。上一次,校长办公会提出,今年我们领导每天值班,值班以后发现什么问题,在网上跟大家见面。见面以后要求大家回告,必须这样抓。只有这样抓,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风。我赞成一位校长讲的观点,抓教育主要靠管理。那么,学校领导值班,学院怎么办?有些学院不错,领导一直在值班,有的就让分管学生的领导干部值班,有的根本没有人值班。我认为,学院都要动起来,主要领导要亲自上阵,要将教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具体可行实施办法和措施,形成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教风建设和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在全校上下形成严谨、求真,敬业、育人的良好教学风气,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主要目标。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基本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我想至少要做到五大调整。这个观点我讲过好多次。第一就是专业的调整,围绕市场首先进行专业调整。上次我们开了一个专业调整会。大家都对调整很敏感,我没有听过那个学院领导说自己学院的哪个专业要调整,都说自己的专业很好,不能调。最后的结果是都不能调。当然,我们也不主张,一开始就进行大调,我们主张调整首先要有增量。你调不动,你建设一个新专业行不行?建设一个市场急需的专业,然后在慢慢把不适应市场的专业取消掉。总之,大家要动起来。我们现在的一个大毛病是,专业都是根据我们的老师来设置和建设的,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和建设的。第二,就是要调课程。如果专业暂时不能调,那么也必须要调整课程。比如,课程安排是要调整的。可能还是老专业,我可以用新的课程来替代它,让它更适应市场。第三,是要调教材。有的课程不变,但是可以更新教材。教材可以和相关企业、相关部门等用人单位结合,制定合适的教材,把最新的知识贯穿进去,突出最适用、最实用的东西。第四,就是调整教学模式。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比如,“3+1”“2.5+2.5”,建设了一些培训基地,但是还不够,然后是怎么实践等方面还不行?我们现在很多学院对于学生到哪里去实践,怎样与实践基地建立长远的关系方面做得还不够。江汉大学是武汉市唯一的综合性大学,而武汉又是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我们应该是很有条件做好实践基地建设的。但是我们做得还不够。总之,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模式方面应该还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五,就是调整教师结构。主要体现就是怎样建设更多双师型的教师,加大实践教学力量。

(五)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没有好的学科专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无从谈起。我们要继续加大学科专业建设投入,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完善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重点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两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力争1-2年内使其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继续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夯实学科建设基础。通过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2010年争取再建3-4个特色鲜明的校级示范学科基地。

抓好市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加强硕士点立项建设授权学科、支撑学科建设,实行重点建设学科绩效评价制度,不断巩固和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同时,要积极跟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管理办法的修订、出台,根据市场需要大力改造传统专业,注重建设新专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实现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积极构建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六)完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抓紧做好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转移变更工作。去年这项工作做了一半,今年一定要拿下。积极做好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2个一级学科和美术学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准备工作,力争有1个一级学科扩点成功。同时,要以国家新增专业硕士学位领域、扩大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为契机,积极做好各学院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申报组织工作。如工商管理、汉语国际化、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今年9月,将会有一批研究生进入我校学习,我们要提前谋划筹备,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对接工作。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抓好从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及学位论文评审等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具有江大特色的高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七)继续加强科研工作,逐步实现从重科研数量向重科研质量提高的转变

过去的两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我们的科研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方面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原来的基础比较薄弱。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完善科研工作机制。要积极参与武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对武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分析研究,组织优势学科的研创力量,积极开展与各理事单位及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自主创新基地的合作,努力使横向课题研究实现新突破。今年的科研目标是争取科研总经费翻番的同时,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项目上层次、学术上水平、成果出效益,努力形成以科研服务社会、以服务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我们以前说过,科研要一年翻一番,连续3年。今年的目标就是要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我跟余处长说,今年的目标至少要定在6000万。有没有可能?非常有可能,而且可能还会超。我们不是在搞大跃进。这个都是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的。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现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还比较快,特别是我们和省化学院研究院合并以后,我们的前景更加好得多。但这不是主要的,

我们的重点是在后面,是科研项目要上水平。所以我们的题

目是从重数量到重质量提高的转变。

(八)抓好引进与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新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急需的专任教师。今年,全校要下大力气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并将引进任务作为硬性指标分解到相关学院。我们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问题在于没有把它作为硬性指标给各学院。如果说,哪个学院差什么人,我们把它作为硬性指标,分给学院学院必须完成引进任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以访问学者等形式学习、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积极引导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进一步优化教师梯队结构。

(九)认真抓好内设机构调整与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这是我们去年开始就筹划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设置和调整内设机构,是提高学校管理和运行效率的基础。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总体来讲,就是职能重叠、主体职能相近、或工作量不足的管理部门实行合并或挂靠,对任务性质基本相近的机构实行合署办公,同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组建新的部门。通过科学的设置和调整内设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理顺内部工作权责关系,提高行政效率,解决管理权限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晰、行政化倾向较明显的问题。在完成内设机构改革基础上,人事部门要认真修订完善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各岗位职责,结合学校人员情况,完成定职、定岗、定编等工作,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十)修订完善管理体制条例,有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有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是去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认真研究修订完善《江汉大学管理体制条例》,进一步完善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要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的指导原则,进一步明确校、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在做好校级宏观管理调控的同时,规范有序地将教学、财务、人事等相应的管理权限向学院下移,切实赋予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鼓励学院办出特色和水平。

(十一)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教职工工作活力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去年,我们一直在等上级有关人事改革的精神,以致于我们原本计划去年拿出的改革方案一再推迟。目前,人事部门已经拿出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我们要通过人事改革,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健全真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分配改革,建立健全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导向作用,拉开收入差距,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分配重点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向教学、科研、管理岗位骨干人员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对关键岗位实行特殊待遇,对突出贡献者予以重点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改革,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不良现象。

(十二)不断创新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目标任务完成质量如何,要靠科学的考核来体现。去年开展了第一次学院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发现出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要针对评价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学院评价指标及体系,强化教学、科研、学科、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主要指标,优化综合指标,不断加强学院评价工作。同时,要积极完善职能部门及直、附属单位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科学统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考核、绩效管理考核和学院工作考核,探索建立综合考核新机制,激励各单位完成上级和学校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保障各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同时,我们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办公自动化系统(OA)、教务、学生等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节约行政管理资源,积极推进两型校园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学校信息系统整合步伐,筹备建立信息及教育教学资源数据中心,统一信息标准,构建共享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有序管理和集成应用。

(十三)积极推进校企、校校、校区合作,加大与社会互动办学力度

去年,我们签订了校企、校校、校区等合作协议,我们要想办法怎样把这些协议落地,怎么把这些协议深化,把协议内容变为可具体操作的项目,将项目落到实处。这是今年我们在这方面要大力加强的工作。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理事会、校友会等社会资源,拓宽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途径,在努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

(十四)以筹备庆祝江汉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为契机,完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

明年是我校正式受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十周年,届时,学校准备隆重开展校庆活动。这是我们宣传学校,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办学成果,提高师生员工凝聚力,提升学校声誉和知名度的一个良好时机,这也是鞭策我们抓紧做好学校各项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

学校将成立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来统筹研究、策划、安排校庆的一系列活动。借此东风,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各理事单位、广大校友的支持,抓紧学术交流中心、师生活动中心的建设和教学楼维修等校园硬件建设及维护,完善办学条件;要统筹规划学校的校徽、校歌、校训等设计和制作,提升校园形象;要不断加大校园绿化环境改造与建设力度,不断丰富校园季相景观和总体景观,优化育人环境。

(十五)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学校发展保障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强有力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将召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中共江汉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上台阶。进一步理顺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推行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阵地、活动、制度、保障等五个基

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先进性教育工作。

进一步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

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腐败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加强校内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多党合作制度和党的群众路线,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和离退休工作,团结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十六)切实办好师生员工关心的实事

学校决定要采取切实措施完成好以下5件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实事。一是启动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环境;二是完成师生活动中心建设并交付使用,丰富学生活动场地;三是建设一批空调教室,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四是启动三食堂加层改造,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就餐环境;五是解决好学生洗澡难问题,切实改善学生生活环境。

同志们,过去一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的一年,我相信,在大家一如既往地真抓实干、同心协力下,学校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